準確的說,挑起事頭的是董太后:「這次喚你過來,是讓你們兩兄弟親近親近。」
劉協順勢接道:「恭喜皇兄龍靈覺醒,恰好我的八部龍典也近大成,想向皇兄請教一二!」
他話音剛落,董太后又道:「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漢的將來,還要交給你們,你們兩兄弟切磋一下,互相促進吧!」
這祖孫兩人一搭一唱,顧承臉上浮現驚訝與為難之色:「龍靈之力不好控制,萬一傷到皇弟……」
董太后早就等著,笑道:「去止戈台,那裡可以防止損傷,不易生變!」
天下十三州,分封出去的皇族自不必說,單單皇城中的劉氏子弟,就有數萬人。
這麼多人聚集在一起,自然免不了起衝突,為了避免兄弟鬩牆,同室操戈,同樣也為了互相激勵促進,光武立下了止戈台。
堵不如疏,以武相鬥,勝負不論,恩怨盡消。
這絕非虛言,雙方只要實力不出無雙境,交鋒時動用全力,也不用擔心遭遇生命危險,戰後更有精神暗示,冰釋前嫌。
光武高瞻遠矚,劉氏子弟才能強者輩出,鎮壓四極。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歷代上止戈台的,大多都是庶出。
嫡系子弟之間縱使爭鬥,也要保持風度,至於皇子,更是絕不願意上台。
因為事關皇位爭奪,冰釋前嫌又能如何?
實在輸不起!
然而這一日,止戈台上,迎來了兩個特殊的對手。
顧承和劉協拾階而上。
皇城本就懸於半空,止戈台更是位於雲層中,需要先經過一千零二十四台階,才能登上。
每一階台階兩側,都浮現出兵刃。
刀,劍,槍,斧,鉤,索,戟,矛……
這一千多件兵器,並非實物,而是歷代劉氏子弟交鋒時留下的武道戰意,以兵留形。
止戈不僅是平息爭鬥,「武」這個字,也寫作「止戈」。
劉秀通過事實教育後代,沒有通天武道,又談何止戈,令天下太平?
顧承一路而上,欣賞每一股兵氣,其上莊嚴,肅穆,殺氣森森,威凌蒼生的氣息,讓他有種奇異的舒適感。
回到主世界兩個多月,終於又有些沙場征伐的感覺了。
劉協一步一步走上,則是面容肅穆,氣勢積蓄,無比緊張。
緊張的不止是他,環繞著止戈台有萬座平台,此時光芒閃動,一位位皇族應訊趕來。
正中的平台上,十常侍齊齊出現,目光交匯,躬身等候。
如此姿態,儼然是——
靈帝親臨!
……
……
(拜求推薦票收藏支持!)
(感謝書友「天晶渾天寶鑑」「骨像應圖」「污道不孤」「七夜落雨」的打賞。)
第十章 止戈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