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張闓這個人,也算是東漢傳奇刺客之一。
與一般刺客不同,張闓本非刺客出道,本為陶謙麾下都尉。
因當初二袁爭霸,形成了南北聯盟。
曹操袁紹互為盟友,袁術則與陶謙、公孫瓚聯合。
由此四面進攻,最終被曹袁聯盟擊敗,導致陶謙和老曹交惡。
為了出上一口惡氣,陶謙便趁著故太尉曹嵩從琅琊返回兗州之時,讓張闓將其刺殺。
在原本歷程中,張闓因為覬覦曹嵩所帶財物,故而殺了曹嵩之後,便南下投了袁術。
而在這個時間線上,由於秦瑱設計,導致張闓功虧一簣,孑然一身投到了袁術麾下。
自入袁術麾下之後,張闓便鬱郁不得志。
心想轉投其他人,曹操和他有私仇,劉備又和他不熟,算來算去,無人可投。
只能跟著袁術一道混吃等死。
不料此時突然接到了袁術的命令,他心想成與不成,便在此行,後一路北上奔著鄭玄而來。
又說大儒鄭玄,本為青州高密人,年少家貧,卻得入太學攻讀。
後師從張恭祖等人學習,最後跟隨馬融學習古文經。
復客耕東萊,聚徒授課,弟子達數千人,可謂漢末碩果僅存的大儒。
貞觀年間,更是將鄭玄列於二十二「先師」之列,配享孔廟。
就是這樣一個牛人,卻也是顛沛流離,難得自由。
在兩年前,因為袁紹欲取青州,便令其子袁譚率黃巾降兵攻北海,圍孔融於都昌。
鄭玄因與孔融交好,便派其子鄭益恩率家兵前去救援,反被袁譚圍殺。
由此,鄭玄老來喪子,哀莫大於心死。
及至去年袁紹升任大將軍,兼督冀、青、幽、並四州,欲借鄭玄威勢,便舉鄭玄為茂才,並表請鄭玄為左中郎將。
鄭玄之子死於其手,自然不願意從之。
這便被曹操看到了機會,於是上奏朝廷,表奏鄭玄為大司農,給安車一乘,招入朝廷為官。
鄭玄無奈,雖知自己是被兩大諸侯當作了籌碼,卻因天子詔令,不得不領命行事。
於是今年年初,他便自青州南下,一路前往許昌。
不料才至梁國邊界,便遇到了北上投奔的張闓。
聽著張闓乃是袁術派過來護衛自己的人,鄭玄便點頭道:
「袁公路能有此心,吾領此情,然吾自去許昌,沿路皆有弟子護送,卻是不需勞煩爾等。」
他自知袁術不是啥好東西,故而不想接受袁術好意。
而張闓此人很賊,聽得此言,心想鄭玄不答應,自己難以完成任務,思慮許久便對鄭玄道:
「實則吾主命在下前來,一則乃為護衛先生,二則也望先生入朝中美言!」
「因吾主一時不慎,誤入歧途,今欲悔過,但恐朝廷不受!」
「故欲讓在下從先生而去,只願先生入朝之後幫扶幾句,以解我主之難。」
「常言道:『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先生乃長者,豈可作視不管?」
鄭玄聽得這話,心想袁家四世三公,為大漢也算殫精竭慮。
昔日袁氏兄弟為討董卓,至使袁家慘遭橫禍,眼下子弟走入歧途,他確實該拉上一把。
在思考了一會兒之後,他便點頭同意道:
「袁公路雖有叛逆之舉,但終究為名門之後,不至於此!」
「汝等且隨我前去一道面聖既是!」
他自不知張闓所想,只以為張闓是朝廷派去請罪的使者,便容納了張闓進入隨行隊伍之中。
大部隊一路經過梁國,來到了陳國邊界。
本來按照鄭玄的意思,是儘量低調,不要驚動陳王劉寵。
可他身份如此特殊,不想高調都不信,還沒到陳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