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高義歡對於李自成,本就沒抱有什麼希望,但是他聽到李自成撤出北京的消息,還是一陣嗟嘆,心情有些沉重。
東虜入了關,又得了吳三桂、高第等人五萬大軍,實力可以說大漲。
不過這次與歷史上不同,一片石之戰,是多爾袞看著吳三桂和李自成廝殺,等兩邊精疲力盡之後,才突然加入戰團,把李自成殺得大敗,東虜是坐收漁利。
這一次是李自成先與清軍交手,得知吳三桂叛變後,倉皇撤退,並未遭受突然襲擊,想來李自成的損失應該不大。
多爾袞與李自成大戰一場,清軍比之歷史上坐收漁利,必定付出了更多的傷亡,而吳三桂卻保存了實力。
有這種變化,可能是因為高義歡對李自成的提醒,讓李自成比歷史上更加重視吳三桂,沒有發生拷問吳襄等事情,未讓吳三桂一開始就決定降清。
吳三桂可能是看見清軍入口,又對李自成大肆拷掠明朝官員的做法極為不滿,認為李自成不能及時地聯合官紳階層,進行政權化,大順政權肯定站不穩,李自成不過是一個黃巢,跟他混遲早要倒霉,所以才倒向清軍。
而李自成因為聽了他的話,對吳三桂有所警惕,吳三桂一動,他便察覺,所以沒有造成大敗的局面。
高義歡胡思亂想一陣,還是希望李自成不要損失太大,最好能多擋一擋清軍。
高義歡感嘆一陣後,打起精神,開口吩咐,「義成,順軍主力的動向,還有清軍追擊的路線,以及北京的情況,你要繼續打探,一有消息,立刻向我匯報。」
「二哥放心,我已經派了三隊斥候北上。」
高義歡點了點頭,沉默一會兒,開口說道:「現在,你再說一說南京什麼情況?」
太子居然到了南京,還做了皇帝,這讓高義歡十分驚訝。
有太子登基,他又殺了劉良佐,今後的事情,他便完全吃不准了。
高義歡是有爭天下之心的,但如果南明太強,天下怕是不太好爭。
不過眼下抗清第一,需要一面統一的旗幟,南明能扶就扶,不能扶,大丈夫取而代之,也未嘗不可。
「二哥,這個我也不太清楚,只是知道前段時間,南京想著擁潞,江北想著擁福,兩邊吵得不可開交。不過明太子被人帶到海州後,高名蘅、馬士英先後率兵趕到,然後便簇擁著明太子去了南京。」
高以歡微微皺眉,很是疑惑,「明太子是被誰帶到海州的?」
「是高名衡手下一個知事,好像叫王彥!」
「王彥?」高義歡腦中搜索一遍,不禁疑惑起來,印象中沒這麼個人呀。
高義歡沉默一會兒,沉聲道:「你接著說!」
高義成趁著高義歡沉思的功夫,讓人端來一杯茶,一口喝完,然後說道:「明太子到了南京,南京的明朝官員起初不認,後來有見過太子的官員過江辨識,才迎入南京登基。其他情況,我就不知道了。」
高義歡點了點頭,李自成損失不大,南明朝廷由太子繼承大統,抗清的環境,應該會好一些。
這時高義歡又看向一旁坐著的梁以樟,開口道:「梁府君,你從北京過來,可清楚北京什麼情況?府君是李自成攻下北京後南下,還是在東虜入關後南下?」
梁以樟未語先嘆,「唉,原本只以為是易姓改號,不想確實胡虜南侵。我是清軍入關後,同幾個同僚一起逃出北京。」
明朝中後期以後,人文思想活躍,不少士紳更重私利,不再信忠君愛國那一套。
在北京的群臣,心裡早就達成一個不可言傳的共識,那就是大明要完。
縱觀歷史,改朝換代也不是一次兩次,無論老朱家做江山,還是老李家做江山,不都是漢人的江山?
官紳們不還是穿同樣的衣冠,官照當,錢照拿麼?
既然如此,那管他龍椅上坐的是誰,況且大明也確實已經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