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流行的就是拿台灣投資人的錢來拍片,就連嘉禾這種大公司都如此,其每年出品的電影至少三分之一有台資參與。至於嘉禾自己的錢,呃,抱歉,人家自己的錢拿去建海外影院和投資房地產去了。
上規模的香港電影公司當中,唯獨東方夢工廠不接受他方投資,只偶爾在大陸和美國與人合資拍電影。
公司里很多人對康劍飛此舉不理解,認為這是有便宜不占,就連夢工廠的許多高層都市場抱怨康劍飛不懂借雞生蛋。
但康劍飛只有他的道理,長期依靠台資拍片的話,一是對台資產生依賴性,早晚受制於人,一旦台資撤出就要了親命;二是依靠投資拍片,那麼空閒出來的大筆資金必然挪作他用,比如像嘉禾那樣去做房地產,康劍飛不希望太過分心於非娛樂行業。
如今香港樓市、股市大熱,基本上腦子正常的人都能從中賺錢,但康劍飛卻沒有去碰那些東西。以前需要資本積累,他還炒炒港幣匯率、抄底購地購樓,但現在走上正軌之後,他已經不碰那些玩意兒了,安安心心地發展他的娛樂帝國。
⊥連蘇聯解體的時候,康劍飛都沒去湊熱鬧。
不但如此,當大部分香港電影製片商瘋狂撈錢的時候,康劍飛卻嚴格控制夢工廠的製片計劃。為了防止粗製濫造、保證影片質量,他把夢工廠每年出品的電影分為五個檔次,即製作成本在1000萬以下、1000萬到2000萬、2000萬到3000萬、3000萬到5000萬、5000萬以上的影片。
東方夢工廠主要拍攝成本在1000萬到2000萬之間的中等規模影片,即一個或兩個當紅影星做主角,輔以三五個二線演員做配角。這樣拍出來的片子,成本基本都可以控制在2000萬港幣以下。
′他四個檔次的片子,每年的產片量都有嚴格的限制,上下浮動必須控制在一部以內。同時電影製作流程也儘量制度化,只有徐可、王經這樣的大導演可以例外。普通導演從策劃、編劇到開機的所有環節都必須按部就班。
本來康劍飛是想學好萊塢的,對所有環節都進行規範化,但徐可這廝拍片太過隨性,經常性的拍著拍著修改劇本,所謂的規範化對他完全無用。
跟徐可有同樣毛病的導演不少,但徐可能保證票房。其他人卻沒那能耐,只能老老實實地照規矩辦事。
可以這麼說,如果夢工廠也像其他公司那樣靠跟風和粗製濫造圈錢,以東方娛樂經紀公司掌握的明星資源,夢工廠的賺錢速度至少可以提高5倍以上。
但康劍飛卻沒那麼做。而是穩紮穩打。就好比別人在做土匪,而他在苦心經營根據地。一旦某天台資撤出香港影壇,台灣和南洋市場對港片實行各種限制措施,那麼當下三分之二的香港製片公司都會死得很慘,可東方夢工廠卻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
〃灣片商與香港電影從業者協會的第一輪談判,終究還是以失敗告終。台方提出的「規範明星片酬、敦促港片如期交貨和抽傭發行」三個要求,被港方毫不留情地全部否決掉。
雙方不歡而散,原本融洽的合作關係降至冰點。
可就在談判破裂的第二天。東方娛樂發行公司的葉志明,就找到了八大片商當中的楊登奎和吳敦,初步達成了抽傭發行的意向。
當然。具體的細節方面需要進一步商談,葉志明對楊登奎提出的抽傭比例還有異議。比如康劍飛等大導演的片子,拿到台灣發行時只能看片議價,而不能一味按照比例抽傭。…
不僅是夢工廠這麼做,嘉禾那邊也找到了龍翔影業,私底下達成了抽傭發行的協議。
兩家大公司同時背棄了香港同行。單獨與各自的合作片商談判,這種做法在其他製片商看來就是叛徒。但他們又對此無可奈何。
而且,兩家公司的小動作對大局無足輕重。只要港片的製作成本降不下來,那麼台灣片商遲早要掀桌子。
康劍飛才不想管同行的死活,他曾試圖拍科幻大片、冒險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