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梁勵精圖治、積極發展上郡的五年,即是魏國再度以絕對霸主的姿態稱霸於世的五年。筆言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記得在五年前的那幾場戰爭中,魏國先是聯合趙國瓜分了衛國,占領了魏國自黃河以南除濮陽在內的全部土地,然後又迫使齊國割讓東阿八邑,再然後又通過討伐宋國而占領了定陶幾邑,這幾仗所占領的國土,不亞於昔日的衛國。
得到了如此大量的土地,魏國日益加劇的土地兼併問題亦得到了暫時的緩解,魏國疲弱的經濟也因此得到了振奮。
有的土地,有了錢,魏王立刻補充魏武卒,將兩次河西之戰、以及魏齊之爭後所剩的六七萬魏武卒又一口氣擴增至十五萬,這個舉動讓韓、趙、少梁三國心生不安,畢竟魏國素來有調轉槍頭對付盟友的先例。
於是在魏國大肆擴充魏武卒的那幾年,由韓侯牽頭,韓、趙、少梁三國私下往來頻繁,甚至暗中相約:只要魏國背棄盟約對其中任何一家動手,其餘兩家立刻聯合討伐。
不過事實證明,這幾年的魏王雖然日漸膨脹,但還未狂妄到敢背棄盟約,同時挑戰韓、趙、少梁三國的地步,再加上有惠施在,倒也並未做出出格之事。
此時,前魏相瑕陽君已在功成身退後,因縱於嗜酒而亡,改由惠施接替魏相之位。
惠施亦是『親少梁』、『親三晉』的支持者,有他擔任魏相,魏國與韓、趙、少梁三國的關係卻不如五年前那樣親密,但倒也不至於鬧到決裂的地步,只不過明眼人不難看出,魏國又漸漸變成了那個傲慢的魏國,而日漸膨脹的魏王,也已逐漸不滿於魏國被韓、趙、少梁三國掣肘,逐漸開始有意擺出盟主的姿態,有意改被動為主動,成為『四晉同盟』真正的盟主,迫使韓、趙、少梁供其驅使。
這一點讓韓、趙、少梁三國頗為不滿,因此與魏國的關係也不如五年前那般親密。
但平心而論,魏國還並非是這整件事的導火索,這整件事的導火索,是秦國。
少梁尚同十年時,秦國的二次變法就已基本落實完畢了,此時的秦國好比說已經卸下了全身的重擔,就等著再次上路。
什麼路?
那自然是繼續東進了!
秦國君臣對於逐鹿中原的執著,是常人所無法理解的,而舉國的秦人,亦在完完整整的『軍功爵制』的刺激下,大力支持對外用兵。
然而『東征中原』的道路卻充滿了阻礙,首當其衝的第一道阻礙就是少梁國。
少梁,曾經的彈丸小國,而現如今卻已壯大至兵甲十萬、騎兵數萬的強國。
這個『強國』可絕對不是隨口瞎說,如今天下局勢整體『西強東弱』,以少梁現如今的實力,若放在泗上十二諸侯國那是完全可以亂殺的,哪怕是齊、楚等大國都未必能壓得住少梁。
東征中原,勢必要先奪回河西,而奪回河西,就意味著秦國將會再次在河西與少梁接壤。
不可否認,少梁本身與秦國是沒有利害衝突的,可一旦秦國對魏國的河東用兵,那麼少梁就得履行『小三晉同盟』的約定,協助魏國抵擋秦國。
換句話說,要攻打魏國的河東,就得先解決少梁,或者讓少梁陷入無法救援魏國的境地。
為此,秦國在尚同九年,在二次變法的尾聲時就開始謀劃,故意挑撥義渠與少梁不和,寄希望於義渠能夠拖住少梁,反正在秦國看來,義渠與少梁都是秦國的隱患,二者唯一的區別僅在於少梁並不主動攻打他國,威脅程度稍低,可是在秦國『東征中原』的道路上,少梁也同樣是阻礙。
義渠與少梁誰勝誰敗,對於秦國來說都是好事,基於這一點,秦國施行了這條『二虎相爭』之計。
只是就連秦國也沒有想到,李郃率五千陷陣士、三千少梁奇兵,並兩萬餘上郡元里軍,乾淨利索地在陰山以西擊敗了義渠的軍隊,光擊敗還不算,甚至於還令義渠產生了畏懼,慌忙向少梁乞求。
正文 第三百八十一章:重燃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