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儒之脈絡

    羅昭雲聽完蕭瑀的一番話,漸漸陷入了沉思,儒學的如何使用,並且用到什麼程度,他暫時還沒有細緻的打算,但是,聽到黃門侍郎的言論後,覺得該正視這個話題了。一筆閣 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亂世要打天下,需要兵強馬壯,軍事人才,糧草充足等,一旦打完,趨近統一之後,如何治理天下,就成為關鍵的決策。

    許多農民起義,都風頭強盛一時,最後卻都被消滅,是因為缺乏政治綱領,黃巾起義、黃巢起義、宋江方臘起義、李自成起義、天平天國起義等等,如果目光不夠,即便擴充足夠的地盤,都會盛極而衰,很快倒塌。

    大華需要自己的治國理念,如何汲取古代舊法與未來的政策,把握一個度,才是羅昭雲該考慮的。他不可能完全用隋唐宋明等制度,也不會過早使用未來的政治制度,需要一個摻和,至於儒家之學,要使用,卻不能無線擴大。

    「目前儒學衰微,還有哪些人物了?發展脈絡如何?」沈洛雖然對儒家有一個大概印象,但具體信息,還不完全清楚。

    蕭瑀非常博學,所以講述起來,也是條條是道:「啟稟陛下,魏晉南北朝,甚至前朝隋朝廷,都是儒家文化處於低谷衰落的時期,眾所周知,儒家自西漢崛起,東漢神化,卻走向了讖緯神學的死胡同,黃巾起義打破了「皇權神授」的神話,使得當時儒學欺騙性大為暴露,地位一落千丈。」

    「到魏晉時期戰亂影響,加上玄學、佛、道的興起,漢族與少數民族的融合交匯,西域文化的交流等,使得儒學失去昔日獨尊的地位。不過在政治領域內,儒家思想仍是君臣和家國政權的支撐,哪怕一些少數族的胡人君王,也都在最後尊孔親儒,因為這一套體系最為溫和、有效,將臣子、百姓給束縛住,按仁義禮智信來辦事,天下就能夠太平許多。」


    「到了前朝大隋,一些大儒提出了「三教合歸儒」的主張,又稱「三教合一」,主張以儒學為主並吸收佛教、道教之理,來滿足貴族與平民的需要,其中名氣最大的儒學代表,就是牛弘,曾任禮部尚書,請修明堂,定禮樂制度;又奉敕修撰《五禮》百卷,從此儒學復興。後來文帝征山東義學之士,馬光、張仲讓、孔籠、竇士榮、張黑奴、劉祖仁並授太學博士,時人號為六儒,不過後來因為煬帝登基,聽不得這些儒家言論,所以從中樞都貶斥到地方了。」

    「這樣啊,聽說文帝不悅儒學,專尚刑名,是否有這事?」羅昭雲穿越之前,剛進修讀了一年的歷史系,記得上隋唐課時候,導師提過一句《隋書》,裡面有記載文帝「不悅儒學」,當然那是魏徵做隋書時候的一家之言,後世學者經過考據,都認為魏徵在故意抹黑隋代皇帝。

    因為隋文帝出身於關隴士族集團中的門閥貴族,從小就入太學接受儒學薰陶,登基後,曾在詔書中指出「儒學之道,訓教生人,識父子君臣之義,知尊卑長幼之序,升值於朝,任之以職,故能贊理時務,弘益風範。」只可惜他的兒子楊廣,卻沒有繼續遵守下去。

    蕭瑀侃侃而談道:「文帝還是挺重視儒家的,不斷提高其地位,,並以儒家勤政愛民的思想為執政理念,在儒學方面採取了諸多措施:尊敬孔子,重用儒士;編修儒家典籍;崇經尚禮,宣揚教化,隋代國運乍短,但這些尊舉措倒是在當時,籠絡士人、宣揚德化、穩定統治,都有很大效果。」

    羅昭雲微微點頭,經過與蕭瑀的一番談論後,對當前儒家學說發展脈絡和形勢有了初步了解,等過兩日跟幾位大儒詳談時候,也能夠有基本常識,有的放矢,聽取他們的訴求和提議,然後自己來做取捨。

    黃門侍郎蕭瑀告辭後,羅昭雲起身,伸了個懶腰,然後走出方外,看著庭院內的梧桐寂靜,花圃香氣宜人,明月高懸,夜色如水,別有一番景致。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羅昭雲輕輕一嘆,忍不住輕吟一首詩,這幾年金戈鐵馬多了,反而少了那種詩詞文雅的心情。

    自從十幾歲開始,



  
相關:  唐時明月宋時關  醉吟江山    魔本為尊  女神的超級贅婿  女修重生指南  諜海王牌  獵天爭鋒  
同類最熱
搜"江山爭雄"
360搜"江山爭雄"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