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昭雲來到大隋,已經六個年頭了,他已經成為十六歲的年輕人,身材魁梧,英偉不凡,對這個時代的語言、習俗、文字等等,全都非常熟絡了。
他覺得自己,已經完全融入了這個古代的社會,適應了大隋將軍的身份。
正月初六,隋煬帝楊廣在今年第一次朝會上,就公布了新的年號,即為大業,這一年,就是大業元年。
大業的寓意很明顯,那就是隋煬帝雄心壯志,要做一番宏圖偉業,讓自己名垂青史,成為千古罕見的明君帝王。
正月剛過一半,元宵節後,羅昭雲、宇文愷等人,就已經出發了,護送一大批車輛,裝著大批物資,從京城向洛陽進發。
這些物資多數是工部從國庫調撥出來,錢財銀兩,珠寶布匹等,需要購買一些建城的材料。
雖然說,需要的巨石、樹木、沙子等等多事從各地無償運來,由地方財政負責調度,但是建造皇宮用的許多金碧輝煌的材料,不少需要從商賈、胡商等手裡購買,這就需要資金周轉了。
羅昭雲的職責就是保護物資,還有建城現場的安全,責任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畢竟洛陽在中原核心之地,周圍有不少糧倉、兵府屯軍等,即便有響馬盜、綠林匪、盜賊等,也不敢殺向洛陽附近,等若自投羅網。
所以,這次任務,應該沒有什麼危險性,但是要防止民工譁變、暴動,倒是一個不確定的因素。
大隊伍出了函谷關,浩浩蕩蕩,曉行夜宿,並不著急趕路,用了五天的行程,才抵達邙山腳下的平原之地。
這洛陽,古代帝嚳、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周公輔政,遷九鼎於洛邑。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後梁唐晉,相因沿襲,共十三個王朝;洛陽自古被華夏先民認為是「天下之中」。
「崤函帝宅,河洛王國」,洛陽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曾經是中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中原文化首萌、興盛於此。
宇文愷叫上了羅昭雲和楊達,三人登上邙山,然後望著周圍的地形,雖說隋煬帝確定了一條軸線做都城的對稱線,但他畢竟不懂造城,這方面宇文愷才是專家。
邙山下有澗水、洛水蜿蜒曲折,前方東西對峙,鬱鬱蔥蔥的兩座大山,二山中間好像一座天然門戶,伊水從南向北流過,那道門戶古人稱為伊闋,後來人稱為龍門。
龍門的西面是龍門山,東面是香山,舉世聞名的洛陽龍門石窟就集中在這座山上,多數是北魏時期開鑿。而香山此時尚未出名,因為它的名氣是因為武則天時在此開鑿了看經寺洞,刻了許多體態豐盈了飛天浮雕,直到二十一世紀還保存良多,成為名勝古蹟。
宇文愷和楊達看完之後,交換了意見,竟然不謀而合,都是觀望地形,懂的堪輿之人。
羅昭雲此時發現,這個平時拘謹又隨和的楊達,其實也很有才能,只不過,一向低調,也不跋扈,在朝中多是老好人的形象,他當了十年的工部尚書,隋文帝夫婦的太陵營造,就有他的參與,與總管楊素相處非常融洽,深得楊素滿意。
隋煬帝登基之後,把楊達調到了門下省當了最高長官納言,負責皇令文書的審議,也是宰相之一,下屬有黃門侍郎、侍中,監管著城門局、尚食局、尚藥局、符璽局、御府局、殿內局等六個直屬機構。
楊達道:「陛下說過,這個洛陽城,規模不比達到新長安城的標準,達到一半便可。」
宇文愷嘆道:「是啊,新的長安城,已經住了快二十年,還有許多坊在荒廢中,這洛陽城,不必壯闊,但是要足夠莊嚴雄偉,凝聚精華。」
楊達微笑道:「哈哈,英雄所見略同,老夫也是這個想法。」
宇文愷又道:「不過,陛下交代過,要儘量節儉,不求奢華,那樣,恐怕難以造出什麼豪華氣勢來。」
楊達表面微笑,心說:那是陛下故意
第二百二十二章 造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