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水,山林幽靜,羅昭雲掩蓋了灰堆,免得有明火,引來夜間行走的江湖遊俠兒,萬一出現中年劍客的死對頭,那就糟糕了。
秋高氣爽,月光皎潔,灑在林子裡,靜謐和諧,偶爾有一股股淡淡的薄煙升起,在林子間瀰漫,秋霧朦朧。
羅昭雲有時候醒來,觀察著中年劍客的身體,呼吸均勻,很長時間才吐納一口氣,喉嚨、胸腔、腹部有時候咕咕地響,類似青蛙在打鳴一樣。
在他周圍,月光灑下來,仿佛給他籠罩一層白霜,可以看到一層氤氳之氣白騰騰地圍繞他的身體,一呼一吸之間,那白霧出現龜、蛇之形,然後重現散開。
羅昭雲心中猜測,可能這就是一種內功法訣,以獨特的冥想、呼吸、運氣、精神力配合,吐出了龜、蛇之形,這都是長壽動物的外形,在古老時候,科技落後,蒙昧時代,但是古代一些聖賢卻能觀察飛鳥走獸,而創出體術、卦術、醫術來。
正因為古人的外在科技不行,所以一些能者們,反而往身體的內部求,渴望自身強大,戰勝自然,戰勝猛獸,戰勝生老病死,實現長生之術。
比如白猿通背拳,猿擊術等,據說就是鬼谷先生在山谷內,看到白猿動作和攻擊而創下。再比如五禽戲,是一種內外兼修,剛柔並濟的武功,也是養生氣功,它是通過模仿虎,鹿,熊,猿,鳥(鶴)五種動物的動作,由古代醫家華佗在前人的基礎上創造的,故又稱華佗五禽戲。
科技越發達,普通人的四肢和大腦精神越退化,太過依賴那些外在的工具了。科技落後的時代,往往會出現許多武學、文學的大師。
一晚上過去了,翌日清晨,羅昭雲出去打水、狩獵,然後弄吃的食物。
中年男子一天只吃一頓食物,但一次能吃一頭山豬,或是整隻鹿了,腸胃加速消化,營養彌補身體的嚴重消耗,傷勢恢復的很快。
三天過去,中年劍客起身,原地走步,一圈又一圈,地上的落葉竟然無風自動,隨著他走圈越來越快,圈內的枯草落葉,竟然捲動起來。
羅昭雲有些目瞪口呆,他在電影中《太極張三丰》看過這樣的一幕,當時以為是特技、扯淡,想不到中年劍客可以做到。
「看到了嗎?」
「嗯,看到了,這是什麼境界?」羅昭雲答道。
中年劍客道:「這是化勁與抱丹歸元之間的過度關卡,世俗武學,都是硬功夫,實戰打殺為主,雖然也懂養勁,但都是剛勁,很少有柔勁,更沒有流動的真氣,這種苦練,雖然戰力很強,殺傷力大,而且速成,但是對身體有害,你可以想像,歷來武將,哪有幾個長命的,除了死在戰場,死在君王猜忌之下,其餘退休的大將,到了晚年無不是疾病纏身,武功退化,很多暗疾。」
羅昭雲聽完之後,覺得很有道理,點著頭,心中猜測:難道他跟我講解這些,是要傳授功法嗎?
中年劍客道:「古武門派,懂得一些養生之法,糅合進這些殺敵套路中,相互配合,就是武功心法,而且我們在宗門內,很少動武,不求殺敵技巧,更注重靜心、冥想、自然、悟劍,對自身的潛能挖掘,朝著高境界走,達到長壽健體目的。」
羅昭雲有一個問題,提出來說:「你們不練明、暗、化三勁,那如此從基本開練?」
「門派的弟子,自幼習武,也是從拳腳、劍術練起,但是配合著打坐吐氣,內外兼修,不要求過於剛猛,這股氣勁,是潛移默化,積少成多,用了十年,以氣淬體,最後達到白髒共鳴,就是外面世俗界的化勁最高層次了。」
「百髒共鳴?」
「不錯,化勁就是洗髓換血,脫胎換骨,達到肉身的強悍,內勁可以悠長,支持身體大強度廝殺,這是對外殺敵,如果你能反過來,挖掘自身,讓自身精血和氣勁,洗滌內臟,滋潤全身,讓百髒共振齊鳴,都得到滋養,能隨心所欲控制這股血液流動,就能突破到下一層次。」
羅昭雲豁然開朗,已經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