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望著趙泰遠遁,只能無奈下令停止追擊。
他憤憤不平的看了眼北方,最終扯動馬韁繩,然後領著騎兵回撤。
雖說忽必烈清楚,山東三鎮不可能圍住嚴忠濟的同時,還在沂州境內埋伏大批兵馬,但他率馬軍追了一路,人馬皆疲,已然孤軍深入,使他不敢犯險。
畢竟他和怯薛軍的勇士性命都很金貴,不是趙泰這個人蠻子能比。
大勢在蒙古,忽必烈只能安慰自己,不能急於一時。
當下聚集在道路上的蒙古人騎兵,只能紛紛扯動韁繩,跟著忽必烈回撤。
在回軍的路上,蒙軍上下都憋了一團火,他們將無處發泄的怒火釋放在忠義軍將士的屍體上,沿途忠義軍的器械、鎧甲被拾取,屍體被戰馬拖行,最後收攏一處,築成「京觀」,以炫耀武功。
另一邊,趙泰率殘部奔逃,發現有兵馬埋伏,駭退了追擊的援兵,隨即慢慢降下馬速。
這時連續奔逃的忠義軍,已經接近極限,人馬精神一松,不少騎兵便直接滾落下馬,戰馬也被累得趴倒於地,口中冒出白沫。
趙泰大腿內側,皮肉都被磨破,部將將他扶下馬,立時一屁股坐在大石。
「大王,是沂州衛所的兄弟!」一人上前稟報。
趙泰接過水壺灌了一口,把嘴一抹:「帶過來!」
不多時,幾名穿著各色皮甲的漢子,被領到趙泰身前,就裝備而已,一看都是雜牌。
幾人行禮拜見,為首一將道:「沂州蒼山衛千戶韓仲國,拜見大王。」
趙泰想站起來,卻發現腿酸軟得厲害,於是放棄努力,抬手道:「韓千戶不必多禮。你帶來多少兵馬,怎會在此接應。」
韓仲國四十多歲,模樣頗為精幹,他行禮道:「回稟大王,是軍師下令接應大王突圍。不僅是臣,沂州、滕州、海州各衛所,都接到了接應大王突圍的命令。」
趙泰頷首,心道應該是他放出鴿信,下令武仙、李璮反擊後,王賓和王文統知道趙泰將要突圍,又不知方向,便給各衛所去了命令。
韓仲國繼續道:「從邳州到沂州的幾條官道上,都有人馬埋伏。臣領蒼山衛五百衛兵,負責此道,已經於此等候半月了。」
王賓他們不知道趙泰從哪裡突圍,這個安排十分合理,不過趙泰聽說只有五百人接應,心中不禁暗道僥倖。
換源app】
「忽必烈必不甘心本帥突圍,等後續兵馬到齊,定然復來。」趙泰休息一陣後,恢復了力氣,他用刀杵地,站起身道:「此地不宜久留,傳令下去,等到了安全的地方再休息。」
當下,趙泰再次上馬,領著屬下向沂蒙山深處進發。
卻說,忽必烈領軍暫退,兵馬沒回到邳州,就遇見了追上的步軍,於是大軍再次掉頭,追擊趙泰。
正如忽必烈所料,趙泰一旦突出邳州,便是魚入大海。
幾萬蒙軍在沂蒙山區,轉了半個月,雖然拔掉了一些忠義軍衛所,但是卻連趙泰的毛都沒追到。
山區道路崎區,補給不遍,幾萬蒙軍人吃馬嚼,消耗頗大,而山中又無糧食補給,轉運壓力大太。
忽必烈在沂蒙山區沒什麼收穫,散出去的隊伍還時常遭受襲擊,便只能退出沂蒙山。
在山東中部,趙泰突圍之時,北面武仙和李璮探知蒙古騎兵北上,怯薛馬軍還沒到兗州,兩人便再次開潤。
不到半個月,蒙軍再次復奪濟南、益都等地,可城池雖為蒙軍所有,但三鎮主力卻始終未被蒙軍消滅,山東陷入僵持局面。
~~~~~~
邳州城。
自趙泰突圍後,三鎮主力就從蒙軍面前消失。
雖說忽必烈知道,趙泰的主力在海州和沂蒙山,但是卻毫無辦法。
蒙軍進山進剿,在大山中根本找不到趙泰,而進逼海州,忠義軍又撤到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