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綿延的沂蒙山脈深處,影藏著一座巨大的山寨。
早在忠義軍從河南轉進山東之初,軍師王賓就料到蒙軍滅金後,以忠義軍的實力守不住山東城池。
當時趙泰便提出了,多建山寨,多建海船,屯糧於海島,以備蒙古的戰略。
這兩年來,趙泰雖然控制多個州縣,可因為面臨蒙古的威脅,使得趙泰根本不敢投資,也不敢進行發展。
因為開荒和建設投入很大,又不是一兩年能夠收回成本,他投入錢財,可能沒等回本,蒙古大軍一來,摧毀一切,他的投入便會打水漂,百姓也會慘遭屠戮。
因此趙泰明明控制淮北,以及魯南大片平原,可卻很少精耕細作,而是命軍民圍著沂蒙山,建立大批衛所和山寨,於耕種環境比較惡劣的丘陵和山區,開墾土地,種植糧食。
此外,便是在臨近大海的海州,建立手工業作坊,發展商業和海外貿易。
眼前的山寨,被一圈木柵欄圍著,寨門前左右各立一個望樓,寨內主殿前插一面赤龍旗,上書四個大字「忠義報國」。
這處山寨,正是近兩年,忠義軍在沂蒙山深處,建造的大寨之一,可以容納五千人。
這樣的山寨,在沂蒙山區還有很多,主要分布於兗、滕、沂、莒四州境內,大寨可容納數千人,小寨則只有百來人。
這些山寨地處險要,蒙古人想要尋找和攻擊都不容易,需要付出不小的代價,相對來說比較安全。
換源app】
不過,有了安全,再其它方面就會有弱點,便是這些山寨,大多無法自給自足,需要提前儲備糧食。
山區的生存條件,與平原相去甚遠,這裡土地貧瘠,灌既不變,無法進行大規模的農業生產。
在蒙古沒有南下時,趙泰送了一批糧食進山,如今忽必烈領著大軍,駐紮於山東境內,使得山東軍民不敢出山耕種,為了避免坐吃山空,趙泰便領著軍民,於山谷之內,開闢土地,挖野菜,扒樹皮,生存比較堅苦。
這時在通往山寨的小道上,周銓領著一隊衣衫襤褸,瘦弱不堪的百姓,句僂著腰,扛著一袋袋糧食,腳步蹣跚的來到寨門前。
在他身後,還跟著一名穿著南宋官服的官員和幾名護衛,二月間山里冷風嗖嗖,各人居然爬得滿頭大汗。
寨門旁望斗上的哨衛,看見一行人,認出是周銓帶隊,知道是運糧隊過來,當即歡呼雀躍,「周通判回來了。」
這一聲喊,寨子內忙碌的軍民,嘩啦啦的起身,停下手中活計,圍到寨門前。
五千人大寨,每日消耗頗大,存糧已經告急,軍民的伙食下降的厲害,見運糧隊到來,自然心中高興。
這時身穿布衣頭帶范陽冒的趙泰,也來到寨門處,只見軍民正樂呵呵的接過糧食。
周銓看見趙泰走過來行禮,「大王!糧食運過來了。」
蒙古兵力不足,無法圍困沂蒙山,兵馬主要駐紮於城內,無法控制四野,便給了忠義軍運送糧食的機會。
現在忠義軍的糧食,主要從南宋採購。
軍師王文統設計了一套,各縣接力,逐寨轉運的方案。
因為蒙軍的存在,大規模的轉運無法實現,肯定會被蒙軍發現,而且長距離的運輸,也相當危險。
忠義軍的運糧船,在海州靠岸,然後遣小隊將糧食運動到沂州,再又沂州的山寨和衛所,運往兗、滕、莒等州。
趙泰微微頷首,看見屬下們高興,隨即揮手笑道:「吩咐下去,今天讓大家吃兩頓乾的。」
寨子裡的軍民聞令,頓時一陣歡呼雀躍,抬著糧食往庫房走。
這時那宋朝官員一直注視著寨內情況,趙泰卻大笑走過來,「賈兄,你怎麼來呢?」
來人是趙泰的熟人賈似道,此時他還是一個破有熱血的青年。
賈似道向趙泰作揖,目光從寨內軍民身上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