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先破吳

    曹叡並沒有允秦朗之言。

    因為他直接召夏侯玄前來一問便可以了,沒必要讓秦朗再刻意試一次。

    況且他亦知道,秦朗言外之意乃是在隱晦的諫言:彼李簡現今被眾人矚目,不可私服親往見之,以免朝野過度揣測。

    對,秦朗很了解曹叡的行事風格。

    往好了說,乃是頗類似魏武年少的機警放蕩;但往不好了說,  乃是他即位之前曾因生母被魏文賜死而受到牽連久久不被立為儲君,故而性情伏藏有偏激。

    「阿蘇且說說,朕為何不能布衣見此涼州士人?」

    果然,自幼聰穎的曹叡還是問出了疑惑。

    而秦朗沒有當即作答。

    先是側頭以目示意周邊的宮人離得遠了些,才離座俯身而拜,低聲說道,  「回陛下,臣前日入夏侯泰初家中,  曾細細問過彼與李文策對答,故而得悉逆蜀治河西比我魏國施政更得士庶之心。」

    嗯?!

    頓時,曹叡愕然。

    好一會兒,他才伸手虛扶,「此間閒談耳,阿蘇起來說話。嗯,那李文策所指我國施政之時,乃逆蜀出隴右之前抑或之後?」

    魏國失隴右前與後,涼州官府對待黎庶不同的。

    因為失隴右後,魏國為了對抗漢軍,推行了「邊人治邊」的政策。

    而所謂的「邊人治邊」,本質上就是放縱將率割據、慫恿豪右仗勢凌弱。

    依言起身的秦朗,剛入座又垂下了腦袋,聲如蚊吶,「回陛下,前後皆不如逆蜀。」

    聞言,  曹叡不復言。

    且還隨手抓了枚青梅放在嘴裡,很慢很慢的嚼著,細細品嘗著苦澀之味。

    或許,有了口中的苦澀對沖,會令心中的酸楚好受些罷。

    秦朗亦不敢再言,猶如老僧入定般沉寂。

    不知過了多久。


    遠處過來了一宦者,小趨步近前俯身請示道,「稟陛下,將近卯時矣。」

    是啊,晨曦已然破曉矣,該去準備上朝了。

    但曹叡聞言,昂頭看著發白的天際線好一會兒,才出聲道,「傳詔,朕今日身體不適,不朝,命諸曹各司其職。」

    「唯。」

    俯身在地的宦者,恭聲領命。

    正要起身離去時,卻又聽見了曹叡另一句話,「速召夏侯泰初入宮禁。」

    「唯!」

    宦者再次應聲,  起身躬腰,  緩緩後退而去。

    他很幸運。

    因為待他離去少時,  曹叡招人奉來膳食時,便以秦朗至半宿而無案幾遷罪宮人,將左右在候者皆杖三十。

    這也是尋常之事了。

    曹叡好律法,尤喜揭人之過,不乏以小過論死者。

    夏侯玄來得很快。

    作為天子儀仗中掌騎從的散騎黃門侍郎,他自然是在朝會之前便提前趕來宮禁等候,領騎護天子儀仗臨朝。

    夏侯玄儀表出眾、氣度弘雅,雖然方聽聞今日罷朝而天子獨召他入見,且沿途見許多宮人被杖責,但近前仍顏色不變、依禮參拜。

    曹叡見了,忍不住暗贊了聲。

    又以他近日折節向學,心中好感大增,乃令人設座且以御膳賜之。

    待食罷,方讓他細細將與會李簡所言一一道來。

    或許是先前聽了秦朗之言,曹叡心中有所準備,故而在傾聽之時,對夏侯玄言及漢軍在河西設學堂教化黎庶、以弓箭社守境安民、以《蜀科》遏制豪右侵凌少智弱力者以及輕徭役薄賦稅等善舉並不動容。

    就是等夏侯玄說罷後,他緊接發問了句,「以泰初之見,彼李文策入關東後,言辭多有譽美逆蜀而直言我國在河西施政之弊,此乃為逆蜀鼓動人心乎?彼乃細作乎?」

    「回陛下,臣與李文策不過一面之會,故而不敢斷言。」



  
相關:    萬相之王  我的七個姐姐絕色傾城  快穿之我當鹹魚的那些年  離婚後的我開始轉運了  
同類最熱
搜"蜀臣"
360搜"蜀臣"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