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前邊是關於武則天的討論,偶的話在後面_
看到有人說,這麼寫武則天是否與歷史脫離了,只渲染其陰暗面,少有正面描寫。
我要說,我不這麼寫,才是與歷史脫離了。
以這次的風波來說,在我的小說里,我設計了「太子宮投書」這一觸發衝突的關鍵環節,而在真正的歷史上,沒有這回事,就是來俊臣跑去告訴武則天:「我查到,這些人可能要造反!」
於是,從國公到宰相到尚書到侍郎,一大串的官員統統被弄進了推事院,差點兒全給弄死,最後證明他們是冤枉的,還是被貶了官。
對於這段史實,沒有任何一個史學家,包括非常崇拜武則天的人,能從帝王心術方面或者當時政治需要的方面,找出武則天此舉不是受蒙蔽而是因為什麼高深的帝王心術或者什麼遠大的政治目的而發生的。
沒有,統統沒有!那是真真正正地上當,確確實實地殺人,如果你說她這麼做是昏庸,那麼我告訴你,我描寫的她,已經儘量幫她找了很多理由,真正的她,在做這些事的時候,連這種理由都沒有,她當時的確是信了。
可就是她,在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後宮之戰中,順利地成為皇后,又因為她的丈夫眼疾不能視事,攫取了權力。之後,又奪了她兒子的帝王之位,成了歷史上唯一的女皇。你若瞧不起她,可她就是干成了別人沒幹成的大事。你若說她了不起,可她就是幹了這麼多無可辯駁的不可思議的昏事!
要說她英明的一面,還是有的吧。雖然能幹的大臣一次又一次被她打倒,但她還是發掘了很多具備政治才幹的大臣,圍繞在她身邊的並不都是奸臣和酷吏。相對於許多昏君,她是一個比較有眼光的君王。
她改革科舉,提高寒族子弟做官的比例,雖然主觀上是為了打擊反對她的世家力量。但是客觀上,確實打擊了世家門閥對統治階層的壟斷地位。
再比如,她重視農業……
要列舉優點總是有的,可是反過來說,這些就能證明她的英明?
她那一朝有能臣,所以證明她是明君?她那一朝能臣不少,被她搞死的能臣也不少啊。非得她那一朝,就沒一個忠臣能臣才證明她昏庸?宋高宗趙構一朝還有李綱、岳飛、韓世忠、張俊、劉琦、虞允文、吳介等文武忠臣、能臣呢。有幾個說趙構是英明之君的?
成者王侯敗者賊罷了,如果武則天不是上承李世民、李治兩朝奠定的雄厚基礎,下繼玄宗李隆基的開元盛世,在這個承上啟下的過程中王朝沒有滅在她的手中,試問,某些人費盡心思給她找出來的這所謂英明之舉真的很了不起,能證明她的英明嗎?
至於重視農業,哪個帝王不重視農業呢?至於科舉,並非她的首創,她只是發現這種制度有利於建立忠於她的勢力。所以更加重視,客觀上所起的作用。並不是她主觀上的目的,而在吹捧中,好象她是在主動製造這樣一種對後世有利的格局。
沿著這種思路,更有了許多啼笑皆非的評價,比如:她動不動就改年號,這不過是她一種性格,或者說帶些迷信色彩的舉動。認為這會給她帶來好運。可是就有人為了吹捧她,說她這是因為慈悲心,因為一改年號就要大赦天下。很多犯人就可以得以釋放了,牽強不?武則天崇佛,喜歡大氣的東西,她建了大量高大的建築,諸如明堂、天堂、龍門大佛,許多一輩子就去幾回的華麗行宮……,於是推崇她的人又說了:「武后重視文教,她給後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遺物!」牽強不?
其實我很想把她寫的英明睿智,治國有方,除了始皇帝,再也無人能及啊。問題是,她登基之前的精明才幹,都體現在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內宮上了,的確是精彩紛呈,盡顯她在陷害與反陷害的「職場鬥爭」中的心計,可這於經略國家有一毛錢關係麼?
至於她登基之後,你想讓我寫她英明,我也的有英明的地方可寫啊!
故事裡的時間,現在是公元694年,請你往下查吧,看看我們的則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