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剖心

    夏潯連忙捧起那副素綾的手札,展開一看,卻是一份聖旨,用工整的科考般嚴謹的小字謄抄下的聖旨,裡邊一些句子旁邊還劃了豎線,顯然是反覆研讀過的。

    這是朱元璋的遺詔。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受皇天之命,膺大命於世,定禍亂而偃兵,安民生於市野,謹撫馭以膺天命,今三十一年矣。憂危積心。曰勤不怠,專志有益於民。奈何起自寒微,無古人博志,好善惡惡,不及多矣。今年七十有一,筋力衰微,朝夕憂懼,惟恐不終,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念之有?

    皇太孫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以勤民政,中外文武臣僚同心輔佐,以福吾民,凡喪葬之儀,一如漢文勿異。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

    這段話敘述了一下朱元璋一生所為,接下來就是亘古不變的傳位的那套詞兒,沒甚麼看頭,重點在下面,顯然這是羅克敵手抄下來的字句,他劃了豎線的句子也正在下面這些內容上。

    「一、天下臣民令到,出臨三曰,皆釋服,嫁娶飲酒皆無禁。

    二、無發民哭臨宮殿中,當臨者皆以旦晡,各一十五聲,舉哀,禮畢。非旦晡臨,毋得擅哭。

    三、當給喪及哭臨者,皆毋跣,絰帶毋過三寸,無布車兵器。

    四、諸王各於本國哭臨,不必赴京,中外官軍戍守官員,毋得擅離信地,許遣人至京。

    五、王國所在文武衙門軍士,今後一聽朝廷節制。護衛官軍王自處分。

    六、諸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類從事。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這一段話,除了例行的喪事安排,有三處地方特別劃了豎線,一是「天下臣民令到,出臨三曰,皆釋服,嫁娶飲酒皆無禁」,二是「諸王各於本國哭臨,不必赴京」,三是「王國所在文武衙門軍士,今後一聽朝廷節制」。

    夏潯看完了這段話,便閉上眼睛認真思考起來,這份遺詔如果有問題,問題一定出在這三個地方了,朱元璋臨終所做的這份安排,到底是甚麼意思呢?

    三曰而除喪,這一點容易理解,朱元璋做百姓做苦了,做怕了,最恨的就是貪官污吏,最怕的就是當官的狐假虎威,滋擾百姓,這從他一貫的政策上就可以看出來,他平素為人就節儉的不像話,有此交待實屬尋常,但羅克敵把這一條也圈上,顯然是有另一番解讀了,這其中的含意,卻不好揣測。

    至於諸王各於藩於哭喪帶孝,不准赴京……,朱元璋用得著這般小心麼?赴京哭喪能帶幾個人來?到了皇太孫的地盤,還怕他們反了天去?再說一旦有人說某皇子不軌,就會被朱元璋以離間皇親之罪處死,這個農民出身的皇帝一向重視親情,也極其固執地信任自己的兒子,不容任何人說三道四,連諸王赴京哭喪都不肯,這是朱元璋的姓格為人?

    且慢!

    夏潯心中一動,忽地想起了他前世看過的那本穿越小說中,正德皇帝繼位後幾位大學士泡製先帝遺詔,獨獨漏了正德皇帝最信任的禁衛侍衛統領楊凌,結果激怒了正德皇帝,小照照因此大鬧靈堂的事來,莫非……這遺詔其實是今上的主意?

    夏潯慢慢張開眼睛,看著羅克敵,欲言又止,始終不敢說出自己的看法。

    羅克敵欣然笑道:「呵呵,先帝若想做的事,除了喪事的安排,其他的在位的時候就可以做了,何必於遺詔中安排,其實自古以來,所謂遺詔,傳位詔書之外的其他安排,俱都來自繼位者的授意補充,咱們關起門來說話,說之無妨。」

    這是把夏潯當成心腹培養栽培了,夏潯心中不禁有些暖意,便欠身道:「是,卑職以為,這是……今上的意思。」

    羅克敵頷首,微笑道:「先帝駕崩,訃告便已傳示天下,用的是最緊急的八百里軍驛傳遞,有些親王現在想必已經收到消息,而這份『先帝遺詔』卻是三曰之後匆匆發出,可見皇上字斟句酌,頗費思量,你看,今上話中之意到底是甚麼呢?」

    「還能因為什麼?想要



第230章 剖心  
相關:  南宋異聞錄  醉枕江山  狐狸的本命年法則  臨安不夜侯  望古神話之秦墟  逍遙遊  步步生蓮  夜天子    花豹突擊隊  無敵升級王  魔門敗類  天道天驕  網遊之劍刃舞者  
同類最熱
搜"錦衣夜行"
360搜"錦衣夜行"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