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時中投降,近十萬小袁營將士,再加上近三十萬眷屬,歸降了高歡。
如何安置四十萬人,對於任何政權,都是一個挑戰。
袁時中等人,原本擔心會出現混亂,可是高歡這邊卻安排得井井有條。
這時,在蒙城外,大隊的小袁營士卒,丟棄兵器和旌旗,在曠野上列成近百條長隊。
「河南總兵官,右軍左都督,建武伯,督河南諸軍事高督軍,曉諭爾等:所有降軍接受考核,合格者授田二十畝,編為忠武軍,原地等待改編。不合格者,不要氣餒,拿了戶貼帶上家人,去目的地報道,各縣會有官員和差役接應,給大家公田租種,今歲免糧,明歲起十稅三,永不加征田賦。」
在降軍和眷屬排隊之時,有書吏拿著鐵皮喇叭,大聲的宣讀政策。
書吏和軍官的宣傳,還有原來小袁營將官出面安撫,使得幾十萬的安置和疏散井然有序,不見一絲混亂。
原本有些惶惶不安的百姓,聽著宣傳,不禁都安定下來,一邊按著指引排隊,一邊小聲議論。
「十稅三,永不加賦,是真的麼?」
「不清楚,不過許州、太康那邊確實過的挺好!」
「俺親戚前年去了許州,哨口信過來,說那邊分地,還給種子~」
百姓們排隊上前,負責登記的書吏,便詢問道:「家裡有幾口人!」
一名老漢躬著腰,「官爺,有五口人!」
書吏看了老頭一眼,指著桌前的凳子道:「老丈坐下說!」
「不敢!官爺面前,哪有小老兒坐的地方!」
書吏放下毛筆,沉聲道:「讓你坐,你就坐,這是軍政府的政策!」
老漢一聽官老爺發怒,連忙坐下,整個人緊張的不行,真是如坐針氈。
一旁的袁時中見此,不禁暗道,高督軍會收買人心。
高歡卻皺起眉頭,顯然不太滿意,幹部隊伍對於百姓的態度太過生硬,並非發自真心,只是因為有那麼條政策,必須執行而已。
不過高歡轉念一想,讓這些舊的讀書人,放棄高高在上的觀念,也不太可能。
「有戶貼嗎?」
書吏又拿起筆,然後訊問一句。
明朝給每戶人家,都發有戶貼,上面記載了一家人的情況,還有田畝數目,以及沒年要交的賦稅。
如果有老戶貼,書吏登記起來就會方便許多。
老漢搖了搖頭,有些膽怯,「回官爺,戶貼早丟了。」
書吏聞語,只得一樣一樣的詢問,老者的籍貫,家中有多少壯丁,多少婦女和孩子,以及體貌特徵,然後一一記錄。
「這些信息關係到你們一戶,能夠租種多少公田,要繳納多少賦稅,分發多少口糧。必須如實稟報,等到了落籍之地,縣裡還會核實,若是對不上,夾號十日!明白嗎?」
「小老兒句句屬實,不敢欺瞞官爺!」
書吏將一份新戶貼拿起來,等老漢點表態,才遞給他道:「拿上它去旁邊領口糧,半月之內趕到新鄭縣落籍,那邊會有官員和差役接應!」
老漢拿了戶貼,便來到一旁,出示戶貼,領取一家人半月的口糧,然後就得自己帶著家人,前往落籍地報道了。
亂世用重典,高歡治理中原,用的是偏法家的思想。
他一面給百姓分地分種子和口糧,一面對於瞞報人口,私自開肯土地,偷稅漏稅進行打擊。
對於犯錯之人,輕則戴著沉重的枷鎖,跪在縣衙前示眾,眾則判刑勞改,甚至殺頭。
正是在嚴峻的法令之下,高歡才能最大限度的動員轄地的百姓,調動更多的錢糧,收取更多的賦稅。
這時,袁時中看見,領完口糧的百姓,帶著家人成群結隊的前往落籍地,軍政府不到一個時辰,就疏散了數千人,不禁感到驚嘆。
以小見大,袁時中看